主题
主要龋齿
内容:原发性龋病是一个研究课题。betway亚洲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该主题发表了122篇论文,收到了4513篇引用。
每年出版的论文
论文
期刊文章
•
[…]
佛罗里达大学
1
TL;博士:我们对继发性(复发性)龋的文献进行了严格的回顾,并将其细分为临床诊断、继发性病变的位置、组织病理学、微渗漏和微生物学,并提出了病例报告,以记录继发性龋的临床诊断中遇到的问题。
文摘:继发性龋的临床诊断是目前置换修复体最常见的原因,但其诊断的科学依据很薄弱。本文的目的是回顾继发性(复发性)龋的文献,并提出病例报告,以记录继发性龋的临床诊断中遇到的问题。对继发性龋的文献进行了严格的回顾,并将其细分为临床诊断、继发性病变的位置、组织病理学、微渗漏和微生物学。病例报告包括因继发性龋病或复合修复体边缘染色而计划更换的修复体。术前和术后对病变进行拍照。根据现有的有限文献,继发性龋似乎是一种与原发性龋相似或相同的局部病变。在修复时最常局限于牙龈。狭窄的缝隙、裂缝、沟渠和“微渗漏”不会导致继发性龋病,但宽阔的空隙可能导致继发性龋病。继发性龋在临床上很难诊断。牙本质和牙釉质的一致性或硬度和变色是最好的参数。 Secondary caries is the same as primary caries located at the margin of a restoration.
352引用
[…]
佛罗里达大学
1
TL;博士:作者重点研究了文献中基于实践的复发性龋病变的研究,发现细菌学研究表明其病因与原发性龋相似。
文摘:背景在一般的牙科实践中,复发性龋的临床诊断是更换所有类型修复体的最常见原因。病变诊断的显著差异已被报道。通过使用氟化物释放修复材料预防复发性病变尚未成功。研究类型综述作者主要关注文献中的基于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在科学上并不严谨,但它们反映了“真实的”牙科实践。在体内对复发性龋病的实验研究较少,但细菌学研究表明,其病因与原发性龋病相似。结果复发性龋病变多见于II类至V类修复的龈缘。在I类修复中很少诊断出复发性龋。诊断困难,在树脂基复合修复中区分复发性龋损与染色边缘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很小的悬垂,也容易导致牙菌斑堆积和复发性龋病的发展。 The development of recurrent lesions is unrelated to microleakage. Clinical Implications As recurrent carious lesions are localized and limited, alternative treatments to restoration replacement are suggested. Polishing may be sufficient. If not, exploratory preparations into the restorative material adjacent to the localized defect can reveal the extent of the lesion. Such explorations invariably show that the lesion does not progress along the tooth-restoration interface. The defect, therefore, may be repaired in lieu of being completely replaced. Repair and refurbishing of restorations save tooth structure. These simple procedures also increase the life span of the restoration.
231引用
期刊文章
•
[…]
佛罗里达大学
1
TL;博士:继发性龋的临床诊断是所有类型直接放置修复体更换的主要原因,诊断标准必须改进,与原发性龋的诊断标准一致。
文摘:继发性龋的临床诊断是各种类型直接放置修复体置换的主要原因。在教学项目和一般实践中,这是一种不明确的临床诊断。诊断标准必须改进,并与原发性龋的诊断标准保持一致。继发性龋通常是局部和圈定的病变,应与染色和沟缘区分开。小缺陷继发龋,染色和退化的边缘可以通过翻新/修补程序去除。较大的缺陷可以通过移除修复体的一部分以接近缺陷边缘来探索。通过将部分修复体全深度切除,可以对病变的范围做出明确的诊断,因为缺陷通常被很好地勾画出来。如果修复体的主要部分是令人满意的,那么“探索性”腔制备就可以用合适的材料填充。这些方法既节省牙齿结构,又具有成本效益。然而,由于此类研究仍在进行中,因此缺乏长寿数据。
204引用
TL;博士:结果表明,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材料,并将提供的数据与患者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和性别、龋齿风险、咬合功能和口腔卫生)与修复寿命相关联。
文摘:目的:本研究调查了一组选定的牙科医生提供的放置和更换修复体的原因,并将所提供的数据与患者因素(如患者的年龄和性别、龋齿风险、咬合功能和口腔卫生)与修复体寿命相关联。方法:招募一组全科牙科医生(gps)参与研究。每个参与者都被要求从一份潜在的原因列表中记录放置或更换修复物的原因。被替换的修复物的年龄和类别也被记录下来,使用的材料和被替换的材料也被记录下来。结果:从32个gdp的3196个修复中获得放置/替换原因的详细信息。在放置的修复物中,54%是汞合金,32%是复合材料,8%是单体,7%是玻璃离聚物。放置/更换修复体的原因主要是原发龋(28%),继发龋(29%),边缘骨折(10%),牙齿骨折(7%)和非龋缺陷(6%)。总的来说,失败时修复的平均年龄为7.1年。在接受玻璃离聚物修复的患者中,29%的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较差,而接受汞合金修复的患者为18%,接受复合材料修复的患者为18%,接受复合材料修复的患者为23%。在接受玻璃离聚体修复的患者中,35%的患者被评为高龋易感性,而接受汞合金修复的患者为27%,接受复合材料修复的患者为21%,接受复合材料修复的患者为30%。 Conclusion: Primary caries was the principal reason for initial restorations. Secondary caries was the most prevalent reason for replacement of restorations.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a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different materials for different patients.
179引用
[…]
基尔大学
1
TL;博士:根据回顾的研究,不完全龋清除似乎比完全挖掘更有优势,特别是在靠近牙髓的地方,然而,由于研究中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目前的证据水平不足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文摘: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不完全龋齿去除的好处,特别是在治疗深龋方面。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了一步或两步不完全龋齿与完全龋齿的比较。分析了治疗需要修复的原发龋病变的乳牙和恒牙的研究。研究了以下主要和次要结果:牙髓暴露风险、术后牙髓症状、整体失败和龋病进展。电子数据库对1967年至2012年的研究进行了筛选。交叉引用被用来识别更多的文章。在随机效应模型中计算效应估计的比值比(OR)。从364篇筛选的文章中,纳入了10项研究,代表1257例患者。荟萃分析显示,1或2秒治疗牙髓暴露(OR [95% CI] 0.31[0.19-0.49])和牙髓症状(OR 0.58[0.31-1.10])的风险均降低。
176引用